
長假里大家有沒有走走親戚串串門或是約上三五好友小聚一下呢?在和朋友談心的時候,發現雖然都是土生土長從小在上海長大,但說的更多的是國語。走親戚時更是發現親戚家的小孩子,竟然大多數都不太會說上海話。
經過全國推廣普通話的洗禮后,都有點鄉音退化的感覺了~不知道是不是別的地區也是這種情況~鄉音保存十分重要,咱今天就來推一波上海童謠,來讓大家回憶一下小晨光。
落雨嘍,
打烊嘍,
小八辣子開會嘍!
大頭娃娃跳舞嘍!
從前有個老伯伯,
年紀活到八十八,
每天早浪八點鐘,
乘上88路公共汽車到八仙橋,
買了一只八飽飯,
用特8塊8角8分!
“哎喲哇啦~”
“做啥拉~?”
“蚊子咬吾了”
“快滴上來呀”
搖啊搖,搖啊搖,
搖到外婆橋,
外婆叫我好寶寶,
我叫外婆蠶寶寶。
儂姓啥,吾姓黃;撒額黃,草頭黃;
撒額草,青草;撒額青,碧綠青;
撒額碧,毛筆;撒額毛,三毛;
撒額三,高山;撒額高,年糕;
撒額年,197X年。
阿拉儕是上海人,上海閑話真好聽。
菜場里向兜一圈,各種菜名講得清。
白菜叫做黃芽菜,玉米叫做珍珠米。
萵苣叫做香烏筍,土豆叫做洋山芋。
西紅柿,叫番茄,茄子茄子叫落蘇,
還有交關好小菜,大家儕來尋一尋。
一張床,兩個人,
散(三)散心,試(四)試看,
捂(五)心勿捂心,落(六)弗起,
吃(七)弗消,拔(八)弗出,
叫救(九)命,
醫生來了實(十)在有點難為情。
小三子,拉車子,
一拉拉到陸家嘴。
拾著一包香瓜子,炒炒一鑊子,
吃吃一肚子,哧哧一褲子,
到黃浦江邊解褲子,
畀拉紅頭阿三看見仔,
拖到巡捕房里罰角子。
有些小調,是不是已經很少聽到了呢~希望能讓大家都能回憶起住在小弄堂的時光~也希望別的地區的小胖友們,能回家找找小時候的那些調調~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今天,也需要保留各個地區的文化特色呢~
版權及免責聲明:
① 凡本網注明"稿件來源:新世界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新世界教育集團(含本網和新世界網) 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、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稿件來源:新世界教育"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"稿件來源:新世界"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"稿件來源:新世界教育",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世界教育聯系,郵箱:liyaqiang@neworldonline.org。